服務熱線:
昨天,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專家組公布了空氣保障數據,整個8月份,南京人比平時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.5。下降比例達到44%和36%。據了解,青奧期間空氣質量“優良”等級預報準確率達到75%~80%。(9月8日《現代快報》)
這一連串數字不知是讓人高興,還是讓人想哭。也不知是有關部門在炫耀成績還是自打嘴臉,但不管怎樣,這串數字應該讓有關部門感到臉紅。
有些部門平時放松監管,但搞突擊應付檢查等則有一套。青奧會期間,為了確保世界各國運動員的身體健康,為了讓世界人民給南京有一個好的印象,南京青奧會空氣質量保障組使出了渾身解數,保了空氣質量,確實也取得了成績。那么青奧會期間能保證空氣質量每天都能達標,平時為什么就不能保證?青奧會期間市民是少吸了3764噸PM10和1750噸的PM2.5,平時讓市民多吸了那么多的PM10和PM2.5,這是誰的責任?誰應該對此負責?青奧會之后是否會把青奧會期間少吸的“補”回來呢?
事實上,青奧會一結束,有關部門就已放松了空氣質量的監管,南京空氣質量從優良轉為了污染。這說明有關部門存在著嚴重的不作為。
青奧會期間保障空氣質量當然十分重要,不僅關乎世界各界運動員和官員的身體健康,也關乎到國家的形象。但日常的空氣質量更重要,因為南京人民也是人,他們也需要身體的健康。畢竟外國來賓在這里只生活一段時間,而南京人民則天天都要在這里工作和生活。政府也要天天與人民群眾打交道,如果不注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,就是通過一些“特別措施”給外國來賓留下了好印象,那只會激起更多的民眾的憤怒,失去了政府應有信心。因此,政府部門只有像對待青奧會期間對空氣質量進行監控,才能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,這樣的政府才是一個真正為民著想、對人民負責的政府,才是一個有公信力的政府。
其實,青奧會的實踐證明,要確保空氣質量還是有辦法的,關鍵是有關部門愿不愿意去做,想不想真心去做。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有過三次“危機”時刻,但都由于空氣質量保障組提前采取應急措施控制本地污染源,通過包括工地停工、工業企業停產等方式順利解除了“危機”。青奧會保障空氣質量的經驗既然為各地應對重污染狀態提供借鑒,那么,平時一旦出現污染情況,是不是也應該采取一些“特別措施”,讓一些工地暫時停工、企業暫時停產,從而確保空氣質量呢?
有關部門吹噓青奧會期間空氣質量保障得如何如何好,這是廣大民眾不想聽也是不希望聽到的,因為這只能觸及他們的傷痛,增加他們對政府的反感和不信任。他們zui關心的是青奧會以后,自己身邊的空氣質量會怎么樣?青奧會結束后,南京空氣質量迅速從優良轉為污染,這不得不讓政府部門處于尷尬的境地。所以要想避免這種尷尬和難堪,只有真心為民,把突擊變為日常監管同步,才能取信于民。